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融合开放 文化生态——第七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浏览数:36


融合开放 文化生态——第七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部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当前以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与产业深入融合,高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如何构建共生共赢的新型校城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2月7日,以“融合开放 文化生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李平、副主任邬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教育行政相关部门、普通高校、设计院及科研院2000多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李平致欢迎辞。

我国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对国家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必须要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满足高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推动新型校园规划建设,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中心始终秉持广泛凝聚共识、谋求合作发展的理念,希望通过构建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型校园合作交流平台,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专家和朋友共同为建设新型校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支撑条件。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表示,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新发展理念和教育部党组中心工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教育行业、服务学校发展。坚持“六个聚焦”:聚焦校园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聚焦创建校园规划建设服务体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聚焦打造新型校园空间范式,树立典型校园标杆;聚焦汇聚智库力量,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聚焦搭建学术高地,扩大战线影响;聚焦开展公益科普,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智慧面向未来的新型校园规划建设全面发展。

新时期的高校应积极响应“四个面向”总要求,围绕 “融合开放、文化生态”主题,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打开学科壁垒、建立更广泛的专业领域,将大学文化融入历史与地域文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协调适应的新型校园空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提出了“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框架。他在致辞中表示,校园是一个整体,是建筑、文化、教育与师生等诸多要素联结在一起的合集。应以整体观来考察大学校园,首先从外部关系看大学校园是城市区域与社区中的一部分,与外部区域与各类主体存在互动联系,高校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关注校园与外部的开放融合关系,才能实现高校的功能。其次,从校园内部来说是一个整体,是建筑、文化、生态等诸多要素联结在一起的合集,校园空间既要彰显校园的文化本质,又要融入生态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加平在致辞中表示,大学校园是传授知识、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地方,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人员高密度聚集的场所。在城乡绿色发展过程中,校园也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校园从狭义上说是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从广义上说是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校园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在积极稳妥推动碳中和碳达峰道路上做出贡献和表率。希望未来大学在校园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绿色校园学组组长吴志强以“超越石油的生态校园——碳中和数字化跟踪”为题作报告。

碳达峰不是一条两点之间的简单直线,而是精准的曲线选择。在碳达峰路径的选择上,要走中国特色智慧创新的碳达峰路径,即上凸型“橄榄曲线”,需实现提前“达峰”,才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律。校园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校园是社会能耗的大户,是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场所和示范基地。架构一个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智能平台很有必要,可以实时计算设计方案的碳排、碳汇平衡,科学辅助碳中和规划设计布局优化。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刘玉龙以“学科先导 文化育人——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探索”为题作报告。

学科建设新趋势催生下的校园空间呈现巨构化、簇群化、模块化、开放化四个新特征。以学科发展的要求指导校园空间的配置与优化,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的学科平台,正成为新大学校园空间建设的核心目标。校园空间在培养学习习惯、鼓励创新发展、建立独立人格——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以学科引领和文化育人为目标,新大学校园规划面貌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倪阳以“新岭南绿色建筑设计思考”为题作报告。

岭南地区常年高温高湿、气候矛盾突出,人口稠密、空调使用时间长,对其进行地域气候适应性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岭南建筑设计体系”在传承“岭南建筑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从理论、方法到技术的创新综合型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系统,有效指导校园规划建设实践,使建筑设计向“高品人居”“绿色低碳”“科学系统”的新模式转型。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以“倡导校园综合降碳新理念,推动学校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

他结合校园建设案例,从建材部品、设计建造、运维技术、校园示范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实现“全生命期降碳”和“全产业链降碳”的方法论。在新型校园空间环境创建上,负碳景观的生态校园建设方式,可以通过“提升碳汇,降低碳排”两个维度,让校园早日达到碳平衡。他积极倡导推进综合降碳试点校园建设,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面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肩负着扎根中国服务地方的光荣使命。本次大会围绕“融合开放 文化生态”主题,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探讨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沿理念,为推动新型校园规划建设发展提出创新性良策

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既要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之路,又要探索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科学制定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目标针对性强、学科特色突显、文化氛围浓郁、创新环境包容的开放性、社会化、国际化的校园,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