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

浏览数:1609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

校园总体规划

(一)基本信息

20022月,教育部和无锡市政府决定在五里湖畔建设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学校校园规划在2002年由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主创人员有刘宇波、邓剑虹博士等,设计理念为建设“曲水流觞、生态校园”,总体规划思想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适当超前,留有余地;整体协调,科学分区;楼群组团,相对密集;江南特色,经济实用;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蠡湖校区总体规划获得“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评选”规划一等奖。

校园规划特色鲜明,充分延续江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地域文脉和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特色。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功能日趋完善,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化、地域化、生态化的可持续校园初步成型。目前,校园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

鸟瞰效果图、实景图

蠡湖校区|鸟瞰效果图

蠡湖校区|主入口图

蠡湖校区|中央大道

蠡湖校区|文体建筑

蠡湖校区|北区宿舍

)总平面图和功能分区图

蠡湖校区|总平面图

蠡湖校区|功能分区图

)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133333
总建筑面积
107
容积率
0.442
绿地率
52.61%
建筑密度
7.75%


校园景观设计

(一)景观分析图

蠡湖校区|景观分析图

(二)设计理念及说明

1.“交往”观—以“交往”作为校园景观本质意义

a.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生活学习环境,创造富有活力的不同氛围的特色交往空间。

b.注重绿地的高参与性和开放的景观,达成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历史文化的交流。

2.尺度观--各类尺度空间的和谐统一,互为渗透,营造情境空间

3.自然观—自然空间为主导的环境特征

a.突出“河道蜿蜒曲折,建筑错落有致,空间有收有放的布局”空间特色。

b.巧妙借用了新校区西侧山体和长广溪沿岸秀丽风光,体现了江南水乡环境特征和人文精神,让校园西侧的山水美景可以非常自然的渗透到校园之中。

4.文化观—蕴含恬淡深远的人文色彩环境特征

a.体现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的特质。

b.体现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即校史文化。

c.体现具有本校特色的新校园文化。

5.连续变化,层层递进的空间场所结构

a.理性分析各区域场所特征和人们需求,营造多层次的理性或浪漫空间,并层层递进,互为依存。

b.空间布局开敞流动,行进路线自由,并讲究线条、空间、视线愉快地变化。

c.通过自然因素,如植物、地形、水体等营造空间特色。

d.动静合理的空间分区。

6.生态观—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诉求,营造日久弥新的生态校园

a.因地制宜配置植物群落,符合植物自身习性,多采用节水性植物,形成可持续生长的生态环境特征。

b.充分采用校园水系和外界联通的有利条件,同时通过水生动植物的养育及多样驳岸等的综合设计来提高校园水系的自然生态,构建和谐的亲水环境。

c.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安排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景观。

d.雨水收集技术的采用。

7.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互动与融合

8.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a.景观设计基于总体规划布局特点,方向一致。

b.景观风格、质感、色彩、线条与建筑刚柔并济,和谐统一。

c.充分注重室内外环境的充分融合渗透。

9.经济性原则

景观绿化设计应考虑到相应造价控制,设计注重比率较小的重要空间的造价投入,以保证效果,同时注重材料选择和苗木规格大小比例控制,注重对硬质景观量的控制等方面达到景观效益与造价控制的双赢。

景观节点及小品构筑物

后乐园湖畔|实景

太湖深鼋|实景

曲水桥|实景

清明桥|实景

三、校园道路交通

(一)道路系统规划

——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外围设置主环路,形成畅通的车行路线,高效快捷地联系各区,同时避免机动交通对各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校园环路为主干道级,采用20宽路,中央及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避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每侧7车道3人行道。

校园次干道级采用14宽路,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中间82车道,两边各3宽人行道。自行车道不另设

校园小型道路采用5宽,一般不行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通行。

人行——中轴线-世纪广场和中央曲水步行端以及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内部的步行街均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又相互联系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网络。

停车场——为保证新校区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规划中安排了多处机动车停车场校区主要出入口附近集中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对外来车进入校园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校内各功能区及重要建筑物(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等)附近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机动车停车泊位。鉴于自行车交通仍是校园内部的主要交通方式,规划对自行车停靠作了专门安排。在教学区外围各入口设置专门自行车停车场并结合建筑物半地下室及绿化平台下部集中停放,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二)道路分析图

蠡湖校区|道路交通规划

四、单体建筑

(一)公益图书馆

1. 效果图实景图

公益图书馆|效果图

公益图书馆|实景图

2. 总平面图

公益图书馆|总平面图

3. 单体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公益图书馆|平面图

公益图书馆|立面图

公益图书馆|剖面图

4. 设计说明

江南大学图书馆座落于江南大学新建校区中轴上, 2007 10 27 日落成启用。图书馆建筑面积 52217 平方米 , 可容纳图书 270 万册,C区阅览座位3755 ,是目前江苏省内单体建筑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

5.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9591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50166

地下建筑面积:3598
容积率
2.22


(二)综合实验楼二期

1. 效果图实景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效果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效果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实景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实景图

2. 总平面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总平面图

3. 单体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平面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立面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立面图

综合实验楼二期|剖面图

4.设计说明

综合实验楼二期与一期建筑群构成工程中心园区组团,坐落于教学区轴线的端点上,延续校园规划中曲水流觞设计理念,保持与相邻湿地公园视线沟通与空间联系。项目采用分解错动、起伏等手法来减小建筑体量的压迫感,降低建筑高度,消解建筑的体量,使其融入原有校园建筑肌理,以期实现与校园空间的良好互动

建筑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语言为特征,强调功能性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理性遮阳构件、折板式立面实现了通透与节能环保的完美统一,同时奠定了简洁大气的科研建筑形象。

作为定位为绿色三星的科研建筑,利于节能为设计构思的主要出发点。同时建筑紧邻长广溪湿地公园,充分利于景观资源,创造良好的科研办公环境也是设计的重点。方案设计在立面构思中试图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植物应对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独特形态为我们开启了立面表皮的设计思路。借鉴棕榈叶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层叠结构,设计提出了折板式立面的做法。以不同材质的折面应对遮阳与视线的矛盾,实体面阻挡太阳辐射,玻璃面具有良好的视野朝向长广溪公园。适应夏热冬冷的气候,采用了水平式百叶遮阳系统,针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不同,阻隔夏季阳光,引入冬季阳光。同时也为办公室提供良好的视野。两种立面处理方式综合运用,实现了美学和功能上的统一。

建筑设计中,结合休息平台和开放空间,设置公共交流场所。试图实验办公空间与交流休憩空间相结合,将休憩创造出舒适又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5. 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0200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0974

地下建筑面积:2874
容积率
1.038
绿地率
32.8%
建筑密度
17.1%


(三)医学大楼

1. 效果图实景图

医学大楼|效果图

医学大楼|效果图

医学大楼|实景图

医学大楼|实景图

2. 总平面图

医学大楼|总平面图

3. 单体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医学大楼|平面图

医学大楼|立面图

医学大楼|立面图

医学大楼|剖面图

医学大楼|剖面图

4.设计说明

设计构思一:创造激发交流体验的场所是本项目设计的核心。基于“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科学理论,现代教育空间越发注重学科交叉和交流。交流作是创新的催化剂。医学大楼空间布局中以交流空间为中心,利用能够激发人们交流的场所将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与空间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以人为主体,交流空间为纽带的有机互动型学习场所。

设计构思二:庭院空间——对传统合院与园林的抽象化呈现。本项目庭院空间设计希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对四合院空间风景园林景观空间的抽象和提炼融合,将这两种特色的景观空间,融会贯通,以营造丰富多彩的趣味交流空间,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效果。

设计构思尊重自然和尊重现有校园文脉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东侧景观平台面对校园主轴线,强化本建筑与中轴线以及校内水域的关系,使师生获得优美的校内景观。

5. 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9172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1239

地下建筑面积:1878
容积率
1.11
绿地率
33.4%
建筑密度
28.1%


(四)数媒经管大楼

1. 效果图实景图

数媒经管大楼|效果图

数媒经管大楼|实景

2. 总平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总平面图

3. 单体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平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立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立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剖面图

数媒经管大楼|剖面图

4.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5655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1468

地下建筑面积:1640
容积率
1.37
绿地率
21%
建筑密度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