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业务新方向

浏览数:77

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业务新方向

时间:2016-11-18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在2016年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机构调研中,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通过定性、定量两种手段,感知到了不同于过去多年单一的连续增长。绿色建筑设计咨询行业自2015年的发展开始出现了细微变化,在2016年,这种变化愈发显现出来。在环境、政策、健康面前,模式的差异已经不再重要,业务内容的差异化显出开发企业、业主或设计咨询单位关注的重点。

  受益于国内庞大的建筑市场,这些细微变化衍生的业务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根据相关业务机构推动力和市场接受度,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总结了目前比较主流的四个细化发展方向,分别是空气净化、健康建筑(WELL)标准、被动房建筑(PHI)、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一、空气净化

  客观地说,空气净化并非高精尖的技术工程,即使是采用了新型材料包覆的IFD除尘技术(Intense Field Dielectric),也仅是核心组件的生产存在难以跨越的壁垒,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与传统的HEPA并无二致。换言之,空气净化工程实施的要点在于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如何兼顾净化效率和成本投入(包括初期投入和运维投入),如何平衡建筑构造或已有建筑设备与新增或改造的净化装置的关系,做到尽量少破坏、多增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的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内部设置了科技公司的持续创新型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空气净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万科的“可邻”挂墙式新风除机,当代的户式空气滤清系统——恐龙系列,朗诗的超薄盘管户式新风机。这些细微的创新,不仅抓住了社会热点,制造出了产品的差异,同时也响应了绿色建筑对于健康环境(包括外部大环境和室内微环境)的要求,响应了绿色建筑新国标(GB/T50378-2014)对于空气监测和治理的要求,更是无意中为健康建筑、被动房建筑的研究、认证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健康建筑(WELL标准)

   2015年3月,绿色建筑认证协会(GBCI)和国际WELL建筑研究所(IWBI)正式将WELL建筑标准引入中国。WELL是一个基于性能的系统,它测量、认证和监测空气、水、营养、光线、健康、舒适和理念等建筑环境特征。

  与WELL标准直接关联的是,国内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也在今年启动了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力求满足人们当前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与建筑使用者切身相关的室内外环境、空气品质、水、设施、建材等方面入手,将建筑使用者的直观感受和健康效应作为关键性评价指标,着眼于令使用者真正成为绿色健康建筑的受益群体。虽然两个标准的具体评价内容分类有差异,但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健康。

  三、被动房建筑(PHI)

  住建部在2015年发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节能城市建设。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发展被动式建筑。至此,被动式建筑正式被官方认可并明确鼓励发展。

  在阐述被动式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多处出现低能耗、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等关于能耗的定义,这既是被动式建筑诞生发展的核心意义(更节能),也是被动式建筑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有人将现阶段出现的被动式建筑定义为零能耗或超低能耗建筑起步阶段的产物。

  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58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仅3.59亿平方米,且95%是设计标识,不足既有建筑面积的1 %。满足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 %左右。与新建建筑相比,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受当时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既有建筑能耗强度大、环境负荷高,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提升。

  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颁布之前,全国已获得评价标识的项目中仅有约1%的项目是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随着专项标准的出台,解决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标准配套的细则、改造技术研究、政策建议等课题延伸内容则有利于解决社会、技术和资本的约束。在标准发布后,已经有8个项目申请使用专项标准进行评价并最终通过评审、获得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评价标识。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为绿色城市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的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能够更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省空间、节省人力资源、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专项标准的发布,吸引了众多设计咨询机构的关注,纷纷拓展此类业务,然后更直接的还是总包和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一步到位地解决我们在上文提到的社会、技术、资本制约。

  我们相信,即使在全国房地产库存高企的情况下,一线城市的地产市场仍然具备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对于规模、体量已经铺得很大的一线城市来说,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今后必然会越来越少,代之以既有建筑改造或翻建。而这,无疑会诞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地产开发企业、设计机构还是产业资本,都有充足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