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浏览数:11730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一、校园总体概况

1.1基本信息

  东北大学建校于1923年,其间历经沧桑,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校史。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大学”的理念,主张“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治学思想。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目前有个校区,分别为南湖校区、浑南校区、沈河校区和秦皇岛分校校区,实行沈阳市和秦皇岛市两地独立办学,学校总校区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市。

       2011年,学校抓住历史性机遇,在浑南建设新校区,这是东北大学跃升发展的重要一环。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的核心地带,地处沈阳市浑南新城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浑南校区东至白塔一街,南至创新二路,西至沈营大街,北至创新路。总建设用地面积约89.22万平方米。

  整个校区成组团分期建设,目前,分二期进行建设。在未来,根据时代的需求追加设施,尽可能满足学校的发展建设。

  第一期建设项目主要有校前区、图书馆、学院组团(信息学馆、生命学馆、建筑学馆、文馆学馆)、一期学生生活组团(包括3栋学生宿舍、学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区(风雨操场、室外运动场)、基础设施(综合管网及道路、电力开闭站、能源动力中心、煤气调压站)一期景观、东门、南门等。

  第二期建设项目主要有1号公共教学楼、学生中心(食堂、师生活动)、生命医学实验室(动物实验与饲养、校医院)、1号田径场(带看台)、二期学生生活组团(学生宿舍2栋)。二期景观、北门、西门等。

  未来规划建设项目有学院组团远期(信息学馆远期、生命学馆远期、建筑学馆远期、文馆学馆远期)、公共实验室、2号公共教学楼、体育馆、专家公寓、研发区(5栋科技发展中心)、远期景观等。

1.2设计理念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作为东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校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校园同周边环境的融合、校园自身建设的需求,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组团布局、分期开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总体规划理念。

  设计中始终坚持实用、品、生态、质朴的建设思想,同周边环境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组团,做到校内校外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整个校园的建设工程分期开发,时序性的开展相关工程,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东北大学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国家重点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在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立面材质和色彩等方面与南湖校区形成良好的延续统一性,使得新校区不仅能展示东北大学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能够更好的承载东北大学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东北大学文化与精神。

   (1)SEMI-LATTICE型校园

  曾经数学家的Christopher Alexander分析了自然发生的城市和人工的城市的结构,对于自然发生的城市成为拓扑学上的SEMI-LATTICE结构,人工的城市指出TREE结构,因此指出人工的城市不可能变成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紧凑型校区

  紧凑型城市是21世纪城市的目标方向

  浑南校区建设用地面积90公顷、居住人口13000人以上的校区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城市。

       21世纪的大学汇集了城市所有的功能。

  全年24小时不间断活动的大学校园,也是小型的城市,上述指摘完全适合。摩登系统的校园,确实是TREE结构,也可以考虑为开放四方形SEMI-LATICE结构。

   (2)人本紧凑型校园

  紧凑型校区的空间要素

  高密度在徒歩圏(半径500m5分钟歩行圏)中设置主要设施

  提出紧凑型校区方案的理由:

    该结构是可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型结构;

    该规模下环境可以控制,便于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

    不依靠汽车而是以步行为中心的校区,能够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机会(FACE to FACE有助于绿地开放空间的利用。

   (3)结构集成型校园

  图书馆是连接校园整体的核心,以此为中心配置校园其他功能

  大学周边环境的变化,也是对大学图书馆的需求的变化。

  作为与知识交流的中心在原有的图书馆功能基础上,附以信息中心的功能,将其打造成大学的信息中枢,图书馆已发展成媒介中心。

  各种空间并非单纯设置即可,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要求具备从软硬件两方面整合相互关系的功能。

   (4)环境友好型校园

  北、东和智慧的城市动向领域,南、西和日常生活领域接触着。

  城市规划在校园地块北边设置轻轨车站,车站对面建设国际医院。国际医院的东侧是沈阳音乐学院和文化创意区域相连

  东侧有沿着从浑南新城东西轴延续下来的生态回廊(绿化水系),数百公顷的国家大学科技城向东延伸着。

  东南方向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与之相反的西北方向有沈阳南站。

   (5)区域协调型校园

  大学规划不仅是内部要求,还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及相互作用关系。

  从之前的广域分析来看,有两条轴线贯穿校区中心。

  东北大学轴:南北轴由轻轨车站、国际医院、南湖校区串联而成。

  科学技术轴:东西轴为贯穿校区中心的生态回廊,其一端与国家大学科技城相连接。

  在两轴的交点处设置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院教学区域以及公共教学区域。

  在西北方向拓展的活动区域,与西侧的城市日常生活区环境相呼应。

   (6)科技人文型校园

  为将IT技术转化为实际价值,在大学轴东侧设置了信息学馆生命学馆。二者将在一期进行建设。

  为了使文化的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西侧设置了文管学馆院和建筑学馆

  为了与国家大学科技城相连接,在校园东侧的研区域设置了发展中心。

  西侧为学生生活区与城市居民区一道之隔融为一体。

   (7)功能互动型校园

  考虑到学院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频度,将学院楼与图书馆形成互相交流的重要关系

  从地位和象征性、交通的便利性、与社会的接近性等的观点,将校区行政中心配置在轴的北端。

  行政中心与公共教育区域之间诞生了象征大学的校园广场。

  风雨操场设置在体育区域的中部,在这里设置课外集体活动的场所,作为授课时间以外的学生活动中心、互动交流中心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总体鸟瞰图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大学科技城轴西侧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大学科技城轴东侧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南湖花园

1.3总平面设计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39157㎡(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92170㎡)
总建筑面积
988432
容积率
0.95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20.6%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总平面图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功能分区图

二、校园景观设计

2.1总体概念

  以景观绿地作为纽带及媒介,整合建筑室内外环境、整合人工与自然环境、整合不同尺度的空间,最终营造一所宜人舒适的森林校园。整个校园景观设计总体结构为一纵两横多节点。

  一纵:大学轴(A-A),主要内容从北到南分别为A礼仪广场,B图书馆南侧广场,C校友成长林,D自然花溪,E南湖花园

  两横:大学科技城轴(B-B)和学生生活轴(C-C),其中B-B主要内容从西到东分别为F梦想花园,G希望之林。C-C主要内容从西到东分别为H林荫广场,I生活花园。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景观总平面图

2.2设计原则

     (1)实用以人为本,功能复合

  以师生的使用需求为基本导向,兼顾校园形象展示及其他功能需求。校园场地布局供进行不同规模、类型丰富的户外活动,景观设计确保耐用、实惠、方便、安全、舒适,适宜沈阳气候特点。

     (2)生态因地制宜,自然舒适

  充分利用植物,打造自然、绿色的校园环境,合理布局微地形及水系,适地适树,营造校园氧吧,调节校园小气候,绿化率高,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建设节约型园林,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资源,建造标准适宜、后期维护成本低的经济适用型景观。

    (3)品历史传承,文化品

  梳理东北大学文化脉络,从总体布局、重要景观节点到景观细节设计分级考虑,突出东北大学文化历史氛围。景观体现人文精神,提高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学校气质。

     (4)质朴简洁耐用,厚重朴实

  不追求时尚,不追求花哨,不追求市民广场式景观,不过分使用钢筋混凝土等城市化景观元素。建设节约型校园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资源,建造标准适宜、后期维护成本低的经济适用型景观。

2.3景观解析

     (1)地形解析

  首先强调土方平衡,利用原有湖泊挖湖堆山,就地保持土方平衡;其次艺术化地形,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制造大起伏整体感的地形,增加了景观的视觉层次。形成自然式的优美景观。最终营造生态性的特点,塑造生态宜人的小气候。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景观地形分布图

2)生态水景解析

  校园建设中注重营造生态水景,主要水景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建筑学馆水膜、自然花溪水面、南湖花园自然湖面和远期自然湿地。

  建筑学馆水膜:长约88.7米,最宽处6.9米,面积约522平方米。

  自然花溪水面:水面设计为连通水系,常年有水,无枯水期,冬季作为师生冰场使用。驳岸采用石笼墙,是现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生态、硬质驳岸。

  南湖花园自然湖面:湖面面积8500平方米,最深处为3.5米。

  远期自然湿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景观水景分布图

     (3)历史文化解析

  为了表达东北大学拥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景观建设中通过景观手法在新校区预留出场地,设置展现校园历史文化的雕塑、景石、装置、学生作品等。从而加强新老校区的联系,传承校园历史文化,并且活跃校园气氛。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文化元素分布图

新南湖花园水景1

新南湖花园水景2

教学区景观1

学生宿舍景观

三、校园交通分析

  校园交通规划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从出入口、车行交通、人行交通多方面综合考虑,达到人车出入便捷、动静交通合理配置、人与环境相处融洽的良好校园交通环境。

3.1出入口设计

  主要出入口在东西南北共4处,各自承担着不同方向的校园人车进出的作用。专家公寓设置专用出入口,可以使生活更加独立便捷。

3.2车行交通规划

     (1)主次分明,安全限速

  首先院内设置8字型环状道路,服务于所有设施的干线道路,同校园次一级道路相连接,从环状道路分支出来,连接各个出入口的道路。这样可以保持安静的环境,充分地减少园内的穿越交通。其次,T字交叉路没有信号也可确保人车双方的安全,控制车行速度,也可以成为景观的有效点缀。同时在步行者为中心的道路表面做凹凸处理,使驾驶员意识到车道是广场的一部分,从而控制车速。

     (2)动静结合,科学布局

  动态交通主要是上述车行道,而静态交通就是园内的停车场,校园停车场主要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停车场数量536辆,停车面积为24764平方米,第二期停车场数量176辆,停车面积为4850平方米,第三期停车场数量572辆,停车面积为15186平方米,总体地上停车场储量1284辆。地下停车场在远期修建,预计停车750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停车场同校园车行交通相互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交通环境。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停车场分布图

3.3人行交通规划

     (1)主要人行路

  人行路主要承担着校园内的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步行功能,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基础上,连接校园内的各个建筑和场地,形成符合的步行路系统,使其具有趣味性和舒适性。

     (2)亲水步道

  亲水步道主要围绕自然花溪和南湖花园湖面形成校园的休闲人行亲水步道,承担校园师生的休闲娱乐功能,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休闲亲水空间。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 道路系统图

四、校园特色建筑

4.1 1号公共教学楼

     (1)效果图赏析

     (2)设计说明

       1号公共教学楼主要承担东北大学浑南校区的公共教学功能,位于浑南校区的中南侧,北为图书馆和生命学馆,东为学生宿舍区,南为学生活动中心,西邻自然花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它的双重性表现在面对校园广场的建筑表情和回应校园的亲和力,对于校园广场而言它是一个有力的底景。“回”形建筑以嵌入式的外部空间亲和于校园,构成一个静谧的“人文书院”。作为建筑的核心“方体内院空间”不仅要体现出对知识的神往;更多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理念;自然作为能量源给予内院空间风、光、热的同时也铸就一个可以释放出自然狂野能量的建筑;一个依附于土地可以吸取营养的、一个新陈代谢可以茁壮成长的、一个不断的衍生可以进化的“空间”,在建筑果壳内孕育着一种生机在奋进的成长中构筑成栋梁。

  建筑风格选择了一条“中性”路线,红砖立面对外保持校园的统一性;对内形成可以“收纳”时间的建筑表情。均质化的竖向开窗和暖灰色的石材温和儒雅隐约显现着经典校园气质。对外简约卓尔不凡,对内谦和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重构场所精神的基础,建筑形态在延续校园空间结构中,吸取了一种繁衍的力量并建构了一个新的秩序化空间;纵横两条轴线控制了方正的体量,借用分形几何学的手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

  教学楼在功能合理的基础上保证内部空间的趣味性和易识别性,阶梯教室布局在建筑的西北面,普通教室主要布局在建筑的南面和东面,功能教室则布局在建筑东面分区设置,其中普通教室共计101间,阶梯教室共计24间,功能教室共计17间。这不仅满足了学校的教学需求,更能够为校园环境增色。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3154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9122

地下建筑面积:667.8
容积率
容积率1.26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24.8%


1号公共教学楼 | 总平面图

1号公共教学楼 | 南立面图

1号公共教学楼 | 北立面图

1号公共教学楼 | 剖面图1

1号公共教学楼 | 剖面图2

4.2图书馆

1)效果图以及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从功能上来说,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图书馆定位为新校区的文献情报信息交流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一个开放式、服务型、网络化、智能化、高品质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外部形态,图书馆采用了化零为整、强调体量感的设计手法。93.45米见方的体量方正完整,与周边大体量的教学楼取得尺度上的协调,同时利用“堆坡”和“砌墙”等手法,延伸图书馆的视觉高度,使之成为校区的标志性中心建筑。由于身处校园两条中心轴线的交汇点,方案在体量的处理上也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形成表情不同,且能与周边建筑共同形成井然有致的校园轴线空间,在美化校园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更加营造出良好的图书借阅、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36630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35760

地下建筑面积:7940
容积率
容积率0.98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22.5%
图书馆藏书量
200万册
图书馆座位数
3000


图书馆 | 总平面图

图书馆 | 南立面图

图书馆 | 东立面图

图书馆 | 剖面图1

图书馆 | 剖面图2

4.3风雨操场

1效果图以及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作为校园主要的室内活动场地,风雨操场以大器、厚重、淳朴、开放为理念;以现代、简约、高效、绿色为内涵;以经济、适用、功能齐全为原则;以建设伙伴型的校园建筑为目标,整个项目位于校园西北角,西临白塔大街,北临航天路,交通便利。

  设计从校园总体布局出发,考虑区域整体关系,风雨操场建筑主体总平面布局呈半围合状,围合部分朝南形成主入口广场。建筑主体尽量向北退让,形成南向的带型绿化及停车空间。区内道路与广场硬质铺装相贯通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景观设计强调绿色景观与建筑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力求营造立体生态、层次丰富的自身景观。同时,建筑主体前广场尽量做大,与相邻的体育场开阔地带连成一片;主入口前设有大、中、舞台和标识,形成了前广场的景观序列,彰显着时代精神,焕发着活力与朝气。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5914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16599.68

地下建筑面积:0
容积率
容积率0.64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41.6%


风雨操场 | 总平面图

风雨操场 | 南立面图

风雨操场 | 西立面图

风雨操场 | 剖面图1

风雨操场 | 剖面图2

4.4学生生活服务中心

1效果图以及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8838㎡,总建筑面积26877㎡,平面由四个条形交错布置相互连通而成。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建筑功能包括学生餐厅、教工餐厅、学生浴室、服务中心、职工公寓等,主要为在校园居住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提供餐饮、洗浴、休闲、日常服务,同时为少量教工提供就餐服务。

  建筑共分为三层,空间形态和功能相适应,通过整合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的功能,建筑采用了四条长条状的体块,通过组合、退让、连接等方式形成基本的建筑造型,对用地空间形成有效的集约使用。

  立面采用竖向划分,强调竖向垂直线条。立面选取当地常见植物“白桦林”作为象征。包含着“百年树人”的寓意,与校园建筑的氛围想契合。同时,竖向线条形成挺拔的建筑气质,并形成充满韵律的音乐感,营造活泼宜人的人文气息。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25528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4470

地下建筑面积:2407
容积率
容积率0.96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34.6%


学生服务中心 | 总平面图

学生服务中心 | 南立面图

学生服务中心 | 西立面图

学生服务中心 | 剖面图1

学生服务中心 | 剖面图2

学生服务中心 | 剖面图3

4.5学院楼

4.5.1生命学馆

1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本工程位于浑南校区东北区,情报交流中心(图书馆)东南侧,与信息学馆隔街相对,是校区四大学之一,地处校区核心位置。设计在校学生使用人数3000人,师资150人。

  设计中充分考虑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将行政用房、公共服务用房、教师办公及研究所用房及实验室用房布置于规划用地南侧及东侧,使之尽量远离图书馆,以形成体量过渡空间;专业教室用房、公共课教室用房及部分实验室用房布置在其西侧,相对错动,形成“品”字形布局,三部分以内庭院相互贯通,彼此独立,而又联系紧密。在首层北侧室外庭院设置出入口与外部直接相通,方便人流出入,并满足消防通道的需要。通过教师办公及研究用房北侧入口景观环境设计为校区提供半开敞的富有特色的建筑前广场空间,充分表达建筑与校区共融的空间环境形象,强化建筑对校区景观的标志性作用。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51583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30797.11

地下建筑面积:0
容积率
容积率0.60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14.4%


生命学馆 | 总平面图

生命学馆 | 西立面图

生命学馆 | 东立面图

生命学馆 | 北立面图

生命学馆 | 剖面图1

生命学馆 | 剖面图2

生命学馆 | 剖面图3

4.5.2信息学馆

     (1效果图以及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信息学馆是东北大学浑南新校区的重要建筑,是校区四大学之一。基地北侧、东侧靠近校园主路,南侧靠近大学东门主轴线,地块呈方形,东北侧为校园规划停车场,西北方向为浑南校区的正大门(校区北门)。

  信息学馆遵照校园总体规划的品字型结构,单体落在规划建筑物范围内,呈两个回型交叠形态。东南角形成一个主入口广场,西北角为绿化景观广场。

       “0”和“1”是软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本案的建筑设计试图将这个概念运用到建筑的体量构成当中基于规划当中的方正结构,“0”和“1”的上下错叠不仅回应了软件科学的计算方式,也是回归了建构的本源的设计构思。

  立面造型上红色和灰色水平方向流畅的水平线形隔层交替搭接,使得“0”和“1”理念得以在建筑形象上得以彰显。建筑外装饰墙面拟采用红色(同校园内的红色陶土砖颜色相呼应)和灰色(同校园清水混凝土颜色相呼应)两种颜色真石漆涂料配合,突出建筑的现代感和“0”和“1”的搭接关系。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42782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30000

地下建筑面积:0
容积率
容积率0.70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15.0%


信息学馆 | 总平面图

信息学馆 | 北立面图

信息学馆 | 南立面图

4.5.3建筑学馆

     (1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建筑学馆位于浑南校区西北角,场地北侧为校区东西主干道和风雨操场,东侧为图书馆和校园北广场,西侧为校区南北主干道和室外操场,南侧为校区东西轴线绿化带和文管学馆,项目四周均为校园道路,距离校园东门和北门较近,交通便利。

  设计结合项目建筑特性,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整体绿化环境,每个季节都有主要的植物景观色彩,形成丰富宜人的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建筑空间处理主要表现为三点:1.和而不同,建筑处于校园核心教学区,与其它三大学院对称布置在校园主轴线和次轴线两侧。校园规划对四大学有较为严格的控制合院式平面和立面贴线率保证四大学具有相似性,又保留自身的特点。2.校园历史,校园的第一批建筑由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等人设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浑南校区是东北大学的新校区,由当代建筑大师设计,应对东北大学的校园历史有所延续,让新校区的师生能对老校区和校园历史有所追忆。3.院系特质,建筑学馆主要由建筑学院使用,它属于设计类学院,展示和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空间的设计应契合设计类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突显学院特质,促进学院文化的形成。

  在立面设计上,立面采用红砖,再现历史片段,与校园整体氛围调和。同时,以混凝土和红砖搭配加以自由分布的凸窗为主,体现设计类学院的特色。楔形的穿行道路同建筑形体相互对比突显空间的张力和动感,为校园增添活泼的气氛。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42782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28377

地下建筑面积:0.66
容积率
容积率0.25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15.3%


建筑学馆 | 总平面图

建筑学馆 | 北立面图

建筑学馆 | 西立面图

建筑学馆 | 东立面图

建筑学馆 | 剖面图1

建筑学馆 | 剖面图2

建筑学馆 | 剖面图3

4.5.4文管学馆

     (1实景图赏析

     (2)设计说明

  该项目位于东北大学浑南新校区北部的主教学区,为四组“品”字型教学组团之一,位于图书馆西南侧,北临建筑学馆,南临学生生活服务中心。

  在平面上工商管理、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功能区各自独立,互不干扰,首层通过对内院边线的打破,创造出报告厅、多功能厅、大型会议厅等大房间,可供三方共用。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尤其在南侧与东侧,最大限度的开窗,将校园景观纳入建筑之中。而两个内庭院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采用大窗,打通室内外的视线联系,形成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互动的庭院情景。

  在立面上,主要强调虚实两种材料的对比,首层主要为幕墙结构,打通室内外的视觉联系,将北侧、南侧和东侧优美的校园景观引入室内,不同长度的竖向分格条塑造出富于变化的立面效果,体现出时代的气息。三层以上为面砖实墙开洞,展现出沉稳、庄重、严谨的校园氛围。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51583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30300

地下建筑面积:0
容积率
容积率0.59
绿地率
35%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13.7%


文管学馆 | 总平面图

文管学馆 | 东立面图

文管学馆 | 北立面图

文管学馆 | 西立面图

文管学馆 | 剖面图1

文管学馆 | 剖面图2

4.6学生宿舍组团

  学生宿舍建筑采取院落围合的组合方式,界定了学生的归属感,营造了一种书院氛围的空间。宿舍模块和活动室模块以单元组合的形式布置,宿舍和活动室比例达到了111的灵活空间组团,活动室设计成开敞和封闭两种,由此形成了立面的节奏感和跳跃感。

  宿舍的立面大部分采用红色陶土砖,局部使用仿真石漆涂料,首层采用石材,营造传统校园的品质感。立面以红色为主,中间穿插白色竖线条,强调节奏与韵律,也体现出传统校园的古朴和温馨的感觉。

  室内一层入口大厅内设大堂,分为会客、交流、咖啡吧、书吧区域,功能分区明确。每个楼层将公共敞开空间与走廊组合形成中间节点,打破长走廊沉闷的气氛,活跃宿舍空间。

  宿舍重视建筑本身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宿舍景观的营造。宿舍内庭院中设有绿化带、林荫广场和人行通路,不同的宿舍具有不同的景观风格。例如,1号宿舍为樱花园,2号宿舍为海棠园,3号宿舍为桃李园,分别种植所需风格的多种植物,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体验。

4.6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