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浏览数:8102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一、校园总体概况

1.1基本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松岭路以东、李沙路以南、张村河以西。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建筑面积57万㎡,规划容纳20000名学生,项目共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包括理工科院系楼、学生生活区、图书馆、教学楼等共计30万㎡,二期工程包括行政办公区、文科院系楼、综合体育馆、海洋科技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27万㎡。目前新校区一期工程和二期部分工程已建成,建成面积达到45万㎡,崂山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主校区。

  崂山校区处于丘陵山地,地形起伏变化,自然环境特色明显,总体规划注重于:在整体风貌上保持对老校区的历史传承;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力求资源共享达到最高效率;各院系在教学上自成体系;强调生活区的社会化模式管理及学生活动的多样性。

1.2设计理念

1.21生态校园——山水环境的营造与表达

  青岛市崂山山脉独特的山水环境特征为校园环境的塑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创造生态校园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尊重基地的环境条件,顺应基地内的环境肌理,营造一种与山水环境相结合的、充满诗意的大学校园空间,成为构思的主要出发点。

1.2.2资源共享的建构

  各院系在用地空间上的集聚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发挥出巨大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强化其整体性,整合其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提高学校后勤住宿等功能的社会化程度,以及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弱化院系与院系之间的界限,强化公共空间与校园空间的联系,使整个园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同时强调其社会开放性,与地方市镇紧密结合。

1.2.3“网络”特征

  在大学的规划设计中,以“网络”的概念来强化其整体性与连续性。“网络”既包括交通网络、环境网络和功能网络,又包括二级学院内部的空间与功能的构成方式。

1.2.4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

  组团的规模和数量可根据高校进入的情况调节,每一个组团的发展并不影响其它组团。各高校相对独立地集中于某一组团内发展,而各组团的某些共享度较高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及研究设施等通过网络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总体鸟瞰实景图1

总体鸟瞰实景图2


1.3总平面设计


新校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9.5万㎡(合1600亩)

总建筑面积

57.1万平方米

容积率

0.52

绿地率

46.98

建筑密度

14.9


总平面图

总平面功能分区

二、校园景观设计

2.1设计理念

  校园绿化体系以山地为依托,形成两轴核的绿化网络系统,尤其强化两条谷地形成的绿化带,加强校园周边整体山地之间的联系,并在中心区五子顶放大形成整个大学城的绿核,同时,强化绿化带与校园空间之间的渗透,使大学城为绿化所环绕,仿佛在绿色的海洋中漂浮。

  生态轴与大学组团级绿带相连通,共同构造立体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中心生态绿轴把建筑群体串连起来,沿园林、小溪曲折延伸,若隐若现。水溪忽大忽小,忽平忽疾,水边植以松柏、榕树等,意在创造一种“山青水秀”的自然美境。除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意境的塑造,“龙的精神”是另一特色。路网、水体按功能分区布局设置,并巧妙地从自然山体中穿行,形态与龙形神似,寓意海洋大学教育事业如蛟龙飞腾。

  由于基地在整个地势上富有特色。它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共有5个丘陵分布其间。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规划布局对现状自然的尊重和对山体与植被的保护利用,以体系化、自然化和生态化的原则营造校园环境的个性化,并且完整保留了两个中央山头。   组团总体建筑布局北密南疏,朝向有利于通风采光。各功能区规划用地和设施配备相对集中,并有明显空间分隔,动静分区,各功能区之间通过道路绿化隔离,方便学校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的生活规律,流线合理。

2.2景观设计和实景图

景观分析图

景观竖向分析图


景观实景2

3

景观实景4

3

实景图

三、校园交通分析

  大学路网结构以山地地形为构架依托,综合考虑大学城交通出行的流向、交通方式、大学城内瞬间交通量大以及师生以非机动车为主的特点,力求建立一个畅通、安全、高景观化路网系统。

  环状主干道,两侧结合景观的要求,形成一系列广场,与道路空间交织缠绕,丰富沿路景观,使之成为大学城主要的景观大道。路网结构强化各院校之间,院校与中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是学生公寓区、公共教学单元之间的交通联系。方便学生在院校之间的自由选课。步行空间与水体、绿带相结合,滨水环境步道成为整个大学城的主要步行线路骨架,强化其亲水特征,塑造优美宜人的步行环境。考虑大学今后的发展,在其中布置或预留数量的机动车停车场地。

交通分析图

四、校园特色建筑

4.1公共教学区组团

4.1.1效果图和实景图赏析

鸟瞰图

教学楼3教学楼2

实景图

4.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公共教学区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7196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53975平方米(地上面积52762

地下面积1213㎡)

容积率

0.76

绿地率

40.5

建筑密度

20


4.2图书馆

4.2.1效果图和实景图赏析

效果图

实景图

4.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图书馆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4171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43496平方米

容积率

1.04

绿地率

50

建筑密度

22.6


4.3综合体育馆

4.3.1效果图和实景图赏析

效果图

实景图1

实景图2

4.3.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综合体育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31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5248平方米

(地上面积18992

地下面积16260㎡)

容积率

0.61

绿地率

8.5

建筑密度

43.77


4.4海洋科技中心

4.4.1效果图赏析

鸟瞰图

松岭路效果

校内主视点效果图

4.4.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海洋科技中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903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6092平方米(地上面积28501

地下面积7591㎡)

容积率


绿地率

29.8

建筑密度

36.6


4.4.2设计理念

  传承理念:大学是知识传承的场所,同时也是思想碰撞交流的地方,校园内公共空间为思想交流提供了物质环境:大学的人文气息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学校的历史建筑和与之相呼应的环境。因此,建筑文脉传承和空间结构的延续成为本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

  融合理念:二十一世纪校园应是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网络,网络细胞单元,链接通道与系统分区的整合。校园内的功能链接通道将各个具有生命力的基本单元细胞链接,构成相对独立又联系的系统分区,各系统分区组合成稳定,联系便捷、环境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网络系统。

  细胞单元:校园组成的基本单元。每一细胞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设施组成功能院落,细胞单元以开放性院落为核心,形成可生长,格局不变,保证整个校园系统完整性的生命力。

标志理念:标志,亦作标识,标记,其基本目的是为了便于识别。标志因其位置显著,易为众人所睹,形象突出,识别性强,从而成为校园的象征,成为师生心目中的标志。在校园景观中起到情化、意化和美化的效果。

4.5理工科院系楼组团

4.5.1效果图和实景图赏析

鸟瞰图

主视点效果图

总平面图

雪景图

实景图

4.5.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分析


理工科院系楼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99177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09697平方米

容积率

1.11

绿地率

32.71

建筑密度

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