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既有校园如何更加“绿色”?来看《高校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建设指南》丨指南上新②

浏览数:61


既有校园如何更加“绿色”?来看《高校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建设指南》丨指南上新②

为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的要求,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的有关部署,指导全国高等学校的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建设工作,实现既有校园绿色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2020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相关领域机构和专家,以绿色、开放、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处为主要方向,编写形成《高校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编制依据

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有关规范及标准为基础;

参考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与规范,借鉴国内外绿色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经验,并结合了我国绿色校园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

指南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三项原则:

1)把握实用、普适、兼容的原则,同时遵循保住底线并适当超前的总体要求;

2)以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五位一体”的建设内容构成标准的整体构架;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生态、安全、经济等重要指标项进行量化,对于校园文化及风格等,则用定性方式明确基本要求。



指南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处为主要方向,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我国高等学校既有校园的绿色规划建设工作:

1)明确既有校园的绿色规划目标;

2)规范既有校园绿色规划设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的基本要求;

3)引导既有校园在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下的改造规划编制技术方向。


具体编制顺序与内容梗概

指南要求,既有校园的绿色规划要包括基础调研(前期策划)、绿色评估、系统优化和规划实施等四部分内容,具体编制顺序与内容梗概见下图:

1. 基础调研(前期策划)

在对既有校园开展绿色化改造工作之前,应进行详尽的现状踏勘与调研,并搜集详细的现状发展资料与文献。该阶段,规划建设单位应完成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和现状分析等三部分工作。

2. 绿色评估

绿色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发展和空间建设等两个方面,其中空间建设的诊断内容应包括规划格局、道路交通、景观环境、资源利用、建筑空间与风貌、校园运营管理等。


3. 系统优化

既有校园的系统优化应首先结合绿色校园建设目标和评价要求,构建绿色校园指标体系,量化绿色校园的建设成效与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规划应对既有校园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土地用方式、总体形态、景观空间、建筑环境、道路系统、停车系统、能源系统、水资源系统、材料资源系统、校园的绿色改造和提质施工、运维和教育推广等校园各子系统,提出完整的优化建议。在实施上,可根据投资、使用等需求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分期优化实施步骤。系统优化是既有校园绿色规划的技术主体。

4. 规划实施

指南将既有校园绿色规划定义为一个推进校园生态表现持续改善的过程,为此还增加了“规划评估”的流程要求,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正式规划提出的评估,也同时适用于规划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并要求依据评估结果,形成新一轮的修正规划,从而构建校园建设的PDCA(规划-执行-评估-修正)闭合循环,持续提升校园空间的环境表现。

除此之外,指南还明确了绿色规划文件的编制深度,特别是对相关的生态策略研究、专项规划研究、规划影响评估等成果的深度,提出了要求。在规划成果方面,指南通过列表方式,对研究报告、文本、图纸图则、说明书、附件(如:配套的绿色设计导则、绿色适宜技术指南)等成果的形式、内容都给出了明确要求。



点此在线阅读《指南》全文

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