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丨院士、大师系列报道①

浏览数:145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丨院士、大师系列报道①


  走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校园已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基地。

  我国设计师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创新优秀文化,融合创新理念,设计了大量高品质校园,获得师生赞誉。其中,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校园规划设计实践及理念更引领着新时代校园规划方向。

  “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今日起刊发全新系列报道——“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1.png

  今日为您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何镜堂院士从事建筑事业的几十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他的作品也是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缩影。何镜堂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创作了众多高品质校园,2019年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1.个人介绍

  何镜堂,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2009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2010年以来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优秀设计奖100多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

   2.学术观点

  何镜堂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框架:以“整体观”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重点研究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应用;以“地域性”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与特定地域环境的关系;以“文化性”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的文脉传承问题;以“时代性”为指导,重点研究现代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互动中指导建筑实践,检验和深化该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一、二等奖100多项,在《建筑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共培养博士、博士后八十余名。曾先后受邀在哈佛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威尼斯建筑学院、奥克兰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学术讲座。

   3.个人荣誉 

  1994年国家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2010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9年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南粤楷模”称号、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特别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中国设计70人。

  此外,还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科教兴国贡献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杰出劳模、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广东十大创新人物、中华文化人物奖、中国全面小康贡献人物奖、上海世博先进个人、中国建筑应用创新大奖卓越贡献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建筑作品先后获得三项国家金奖、四项国家银奖、四项国家铜奖、省部级以上奖项近200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有27项作品获奖。

   4.代表作品

  何镜堂院士尤善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带领学生主持设计了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家公祭主场所)、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社会影响巨大;何镜堂院士及团队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标,打破国家标志建筑设计由外国建筑师垄断的局面,提振了中国文化自信,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与时代的精神、引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道路。

  这其中有代表民族复兴,成为新时代国家象征的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承载民族悲痛记忆,作为国家公祭场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和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有面对大型自然灾害后呈现“纪念与希望”的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有体现一国两制,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共荣发展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有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图书馆;有体现中国站上世界舞台中央,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国际会议中心;也有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承担海上丝路人文交流合作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这些作品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成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建筑脉络。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1.pn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2.png



侵华日军第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

3.png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青岛峰会主会场)

4.png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

5.png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胜利纪念馆

6.png


大厂民族宫

7.png


玉树州博物馆

8.png


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9.png


何镜堂工作室

10.png


嘉善城市科技馆

11.png


三祖文化博物馆

12.png


国家南海博物馆

13.png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14.png


惠能纪念堂

15.png


钱学森图书馆

16.png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

17.png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

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