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遇见中国的“霍格沃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丨中国绿色学校

浏览数:459

遇见中国的“霍格沃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丨中国绿色学校

项目介绍

1.jpg

华东政法大学老校园即原上海圣约翰大学,于1879年开始建设,圣约翰大学作为19 世纪末西方基督教资助建立的教会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着矛盾的历史产物,所以圣约翰大学呈现出沿用中国传统技术样式或中西体系混合的形态,被形容为“中西合璧”的开端。

华东政法大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完成了历史的戏剧性转变,新校区在形式上纯粹而彻底地师法了西方哥特式,教会大学的历史背景从正向和反向两种思维对设计施加了影响:正向思维表明,华东政法大学新校区的“哥特式”确实带有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历史的一种映射意义,留下了历史的模糊背影;反向思维表明,这种意义是表面和浅层次的,深层次是被转化和剥离了宗教意象后的重新解说。

华东政法大学长于法学教育,被称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哥特式风格宗教意向的崇高与严肃,被设计者移植用来表达一种面对法律精神的严谨和谦卑。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现有在校生约20000人、教职工约1000人,用地面积约55公顷,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22684㎡。

2.jpg

3.jpg

华东政法大学并不像完全的哥特式那样富于戏剧性,里面必然包含对造型原型的截取和变异。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耸入云的塔顶、怪诞夸张的尖拱、五光十色的花窗中,华东政法大学倾向于“早期哥特式”的庄严感,虽然竖向线条林立,但与真正纤巧华丽、琳琅怪异的哥特式教堂相比,更整齐壮观、粗犷有力,蕴涵着庄重肃穆的神圣感,显示出一种凝重威严的精神气质。

在哥特式建筑中,“塔”是不能回避的,在“外观略带华式”的旗号下,设计师依然没有忘记“塔”的意向表达,老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楼的钟塔直到今天仍然是华东政法大学精神的象征。新华东政法大学也把“塔”作为法律精神至上的代表,置于校园的中心,位于三条道路的交汇点,通过中轴大道正对着东校门,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圆满的象征(A symbol of phychic wholeness)”。


项目亮点

功能分区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校园整体规划功能分区上,呈现“教学区(图文信息、主教学、行政办公、院系教学楼)——后勤生活区(食堂)——体育活动区(体育场馆、活动中心)——宿舍区(公寓)”的布局模式,其中公共教学区与中心湖体、公共绿地,共同形成校园内景,而沿环路外侧的绿化带沿中央水系展开,形成外景。


4.jpg

规划结构

校园教学核心区以“双十字形”为空间主体骨架,分别顺应基地两组方向的肌理要求。从东校门进入校园,明镜楼、明德楼对城相向,控制住校园入口的空间宽度尺度,以明珠楼高塔为路径的收头,形成华政校园中最重要的礼仪空间之一。

弧线形的景观轴线串联了许多低矮的学院建筑,形成华政校园的绿化景观风景带,水体、道路、绿带均呈环状围绕其布置,一起构成“水环、路环、绿环”的多环结构。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之间,形成一条次轴垂直于核心区的延伸轴线。

5.jpg

6.jpg

7.jpg



人文立校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规划不仅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结合了西方的规划理念和建筑美学观念。运用轴线、对景、空间序列等设计手法将自然要素、水域、建筑、院落这些空间构成要素组织形成有机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秉承了老校区的校园风貌特色,从老校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校园建筑整体布局的构成模式以“组群”为特色,将生态型校园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以密植树林为主,将校园的建筑组群包围在绿环之中,同时也强化了校园内部建筑的组群关系。

8.jpg

弹性发展

校园一期建筑组群之间以绿地和水体分隔,犹如细胞涵养于组织液之中,将生态型校园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为了隔绝城市道路的噪声,亦是为了践行弹性发展的理念,规划在校园外围城市道路至校园环形主干道之间,沿途均设置约50 ~ 100m 宽的绿化带,形成围绕校园一期的林荫绿环,形成校园带状预留发展空间。绿环以密植树林为主,将校园的一期建筑组群包围在树林之中;搭配疏朗草坪,为将来的成长留足了发展余量。


建筑特色 历史文化继承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的原型来自于早期哥特式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和沙特尔主教堂,多层的水平线与尖拱券的垂直线之间仍然保持着妥协,强调垂直向的挺拔感,体量并没有像盛期哥特的建筑一样被划分得细小琐碎,琳琅满目。即使横向线脚始终没有打破竖向线条占据立面统治地位,但被竖向线条切断的隐约横线依然约束和形成了建筑的整体比例规则,这使得华东政法大学有哥特建筑冷峻向上的气质,但又不像真正的哥特建筑那样疯狂。

“扶壁”也是华东政法大学造型的主要元素。恰当地选择造型原型是最后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图文信息中心柱廊的“收分式”巨柱,还是公共教学楼墙身中段的靠墙扶壁柱,都来自于对“飞扶壁”的成功变异,而行政会议中心圆形大厅扶壁的华丽造型,则来自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隆顶上的天窗柱。“拱门”的透视意向也是从老华东政法大学移植而来的极其重要的造型语汇,强烈想要透过拱门看到景色的欲望、拱门的聚焦力,赋予它本身无限魅力。

9.jpg


建筑特色 独特的后历史主义风格

按照校区的整体规划,校园建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公共教学楼、图文信息中心、学术及行政中心为主建筑群构成;第二层次由各专业大学楼群构成;第三层次由体育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教师活动中心以及食堂等后勤楼群构成。

华东政法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延续了老校区的建筑文脉,体现“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和内敛稳重”的特征。采用古典三段式的建筑语汇,材料上采用华政人所熟悉的红砖黛瓦;但又不是对老校区建筑或其他古典建筑照搬照抄或简单模仿,而是努力在汲取建筑精神、延续建筑文脉上下功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在新校区的建筑风格中,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老校区一些建筑的影子,同时在功能上也满足了现代建筑简约、经济和高效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使用情况


10.jpg

经济效益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一期全面落成投入使用以来,学校主体搬迁至松江校区,松江校区承担了学生培养的主体任务,是所有本科生就读地,亦是大部分学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地。随着新校区的落成,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2007 年3 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由华东政法学院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体现“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和内敛稳重”的特征。采用古典三段式、华政人所熟悉的红砖黛瓦;努力在汲取建筑精神、延续建筑文脉上下功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在新校区的建筑风格中,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老校区一些建筑的影子,同时在功能上满足了现代建筑简约、经济和高效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社会效益

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等上海市及国家级各类创新研究基地所在地;其中华东检察研究院是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共建的司法智库研究机构,另拥有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 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 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 个。


文化效益

在官方,华政建筑欧式风格,庄严大气统一,芳草地、红砖墙,有“东方哈佛”之称;在坊间,华政哥特式的风格、高耸入云的钟塔、精美绝伦的建筑早已成为上海松江大学城的精神象征,更有中国的“哈利波特学校”之别称。



设计单位: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