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百年南开新校区的“精神之塔”丨中国绿色学校

浏览数:133

百年南开新校区的“精神之塔”丨中国绿色学校

1.jpg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聚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教育问题,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硏究和实践成果,并遴选部分内容组编形成“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

今日“教育之弦”将为您分享《新时代高校优秀图书馆建筑图集》南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2.jpg

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内顶尖综合性大学,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背景下,百年南开现有的教学用地难以满足其未来的发展需求。经过五年规划与建设,南开大学新校区已经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建成。

南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位于新校区的校前核心区,在新校区投入使用后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也是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新校区的建设不应该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建设,更应该对老校区的精神进行传承。设计方案没有选择对老校区主楼的建筑形式进行模仿,而是用彰显新时代技术与风格的建筑元素达到精神上的传承与延续。


项目亮点

对老校区核心建筑的文化传承


南开大学老校区主楼共由三栋建筑组成,一主两副形成品字形布局。我们还原老校区品字形的布局方式,将作为主体的图书馆与其南侧的两栋综合业务楼一起形成新校区核心建筑群。老校区主楼当时模仿的是莫斯科大学主楼,以高度突出标志性。新校区图书馆没有复制老校区主楼的方式,而是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建筑以托举主体的基座、舒展的建筑体型、深远的屋顶挑檐来渲染建筑的标志性。建筑顶层的功能为论文藏阅,代表了南开学子的最高智慧结晶,塑造了南开大学新校区的“精神之塔”。


3.jpg

4.png

复杂功能竖向分布,提升建筑使用效率


国家对大学图书馆规模与投资有严格的控制。新校区图书馆使用面积不能超过45 000平方米,但需要具备阅览、藏书、学术报告、办公等多样化功能。因此,我们结合建筑造型对功能分区进行反复推敲,得出最紧凑、最合理的布局方式。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于二层,由一层大台阶连接。台阶下一层部分主要布置荷载较大的设备用房、密集书库等。循台阶而上,二层入口大厅是建筑的主要空间。同时,建筑二层还设置有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及内部办公室等功能区。三至五层是图书馆最主要的部分——完整的阅览空间,占据了最好的采光范围与景观视野。我们对布置了特藏与善本书库的六层及其夹层平面进行了收分。同时,七层利用悬挑对六层形成稳定的物理环境产生了有效支持,妥善保护了代表南开历史底蕴的珍贵典籍。七层作为本建筑及整个校园的制高点,主要存放象征南开师生最高智慧结晶的各类论文。这使图书馆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取得一致,设计得到了升华。


精细化利用自然采光,创造良好的采光条件


在三至五层的阅览空间中,我们求得了最为合理的建筑进深尺寸,同时根据外檐形象设计了均匀的竖条窗,使人们无论在阅览室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均匀、舒适的自然光照。另外,在共享空间屋顶采光窗的设计上,我们采用折板侧向采光的方式,这样规避了玻璃天窗漏雨的风险,更巧妙将直射光变成了漫射光。对于需要遮阳的部分我们也有细致考量,六层特藏书库需要稳定的物理环境,必须避免阳光直射,而七层巨大挑檐所形成的建筑阴影则很好地将其保护起来。

5.jpg

巧妙利用空间,创造丰富的交流场所

在本项目设计中,尽管面积指标有限,功能要求繁多,我们仍然坚持注入当代图书馆关注交流的理念,为使用者创造有趣味、有故事、有情感的空间。

建筑首层在南北两侧均设计有大台阶,结合绿化景观,我们将大台阶打造成了重要的室外交流与活动场所。建筑二层我们利用层高差异设计二层夹层。夹层包括新书展览区与咖啡茶座。建筑三至五层为核心藏阅空间,采用“借、藏、阅、检、研、咨”一体的大开间全开放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结合开放式藏阅空间设计,我们还设置供小群体师生交流的研究厢。此外,我们还利用共享空间,将三层阅览空间贯通,增加使用者在建筑中交流的可能性。我们在七层南向设计了可以俯瞰整个校园的观景休息大厅,大厅内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成为师生读书思考之余重要的交流与休憩场所。

6.jpg

7.jpg

设计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