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专属”图书馆丨中国财经大学沙河校区

浏览数:89

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专属”图书馆丨中国财经大学沙河校区

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的中央财经大学, 2003年启动其沙河校区校园规划,2007年完成控规开始实施单体建设,至2012年其一期工程已经形成了西生活区东学院区的基本校园格局。校区总体规划以《俄勒冈实验》中所阐释的有机生长思想为指导,强调模式语言框架内的渐进式建设。图书馆是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性设施,也是校园的核心标志性建筑。


秩序美学,遵循校园肌理有机生长

“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建筑创作以“正位辩方”为理念,由自然方位和校园环境出发,以营造秩序为手段,控制结构、空间、立面造型,实现内部与外部的整体和谐。使建筑整体庄重、优雅、富于内涵。以有机秩序实现有机更新,融入周边校园环境。

建筑平面是对使用功能的响应,同时也是对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在宏观建构体系中高度秩序化的结果。

从书架的标准化尺寸生发而来的8400mmx8400mm的柱网形成了全局性的均质空间。形成藏书或阅览的通用空间。楼电梯、卫生间等服务空间和共享中庭整合的三组间隔空间单元,将四组阅览藏书单元间隔开来。七组空间各自独立,被围绕巨大的矩形书架墙体系整合成关系密切的整体。

在基本构成网格中严格执行秩序与对称的法则。形成整齐的数字排列组合,具有理性的美感。

内外统一的秩序,遵循校园肌理有机生长,使建筑有机融入校园环境,同时获得了经典、雅致的整体效果。

图书馆建筑外观效果整体大气,方正有力。秩序严整的精细化设计使建筑整体获得了较高的完成度,细节丰富,造型生动。建筑、结构、机电互相协调而统一。

建筑设计中强调建筑平面是对使用功能的响应,也是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高度秩序化的结果。由标准书架 尺寸生发而来的精准数字网格体系形成了全局性的均质空间。南北纵列的功能单元与间隔单元并置,沿学生街主轴单向展开。七组空间各自独立,同时被围绕三个中庭的“书架墙”穿插为一体。

建筑外立面是内在秩序的外在体现。南北两侧玻璃幕墙和东西两侧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完美地归于精准的几何秩序。最终形成的外部形象源于内在建造的清晰逻辑。


抛去浮华,直达图书馆的内在

内外空间组合——

关注读者使用空间需求。统一筹划室外毗邻空间、室内公共空间。营造有序、方正、严整的空间序列群体。建筑实体与空间虚体相嵌套。形成庄重书院的空间氛围。建筑内外不同尺度的空间次第形成序列,单体建筑成为群体空间的组合。以“书架墙”穿插整合内部不同层级的空间。

中心大厅形成边长约24m的“立方体空间”,具有激动人心的空间尺度,满足典礼功能需求。藏阅一体的阅览空间与间隔设置的服务空间相得益彰。“书架墙”体系整合了墙体、门窗与阅览书架,在建筑内部形成了尺度宏大,造型完整的“建筑之中的建筑”。

外部体量与校园空间——

平面秩序在竖向空间拓展为经典的三段式构图。功能与间隔单元分别表现为不同的虚实体量,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上部整体大气、方正有力,南北46m,东西98m,凸显校园精神殿堂的核心地位。整体采用预制混凝土挂板墙体围合,南北方向开敞,采用玻璃幕墙,尽量引入天然采光。各组成部件完美归于精准的几何秩序。南侧幕墙上层竖立的一扇扇玻璃百叶,在遮挡直射阳光的同时,形成纵向的图形肌理,如同一页页书等待翻阅。四季更迭、光影穿梭间,建筑用它的琴键鸣奏着永恒的天籁之音。

基座尺度亲切,局部扭转,同周边环境形成咬合关系。宽度不一的六米高的混凝土外墙挂板,环绕排列。其表面风化般的粗糙纹理,呈现出自然的节奏,象征着经过时间积淀下来的坚实的人类文明知识,同时寓意世界文化各具特色,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和谐统一。

图书馆与教学主楼的主入口精准对位,形成校园仪典广场,对应内部中央大厅24m的“立方体空间”。室内外通过高大的电动移门连接,具有激动人心的空间尺度和仪式感。

“抛去浮华,俯下身,潜下心,才能直达图书馆的内在。”图书馆建筑不张扬、不夸张,用混凝土和玻璃作为建筑的外立面材料,真实表现建构体系。营造优雅、含蓄、理性的精神家园。

内部空间——

关注读者的使用空间需求。以光线为主导,以空间为尺度。以天窗和中庭体系组合将天然采光合理引入内部阅览空间。阅览空间围绕三个中庭,形成有序、方正的'院落'式布局,舒适宜人。采用环廊、连廊等形式将大小空间融会贯通,提高了跨空间联系的实际效率。读者犹如行走在书的庭院之中,拉近了人与书籍的距离。

局部内墙和书架融合为“书架墙”体系,形成三个24m立方体并列组成的整体空间,形成建筑之中的宏伟建筑。既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也形成了知识长廊般的阅读背景。

内部空间采用藏阅一体的开放式布局,局部设置多媒体视听间、研讨室等形式,营造半封闭的小领地。形成了多样化的学习、讨论空间。在地下一层集中布置了报告厅、展厅、多媒体视听室和密集书库,用以满足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需求。

技术创新——

综合运用清水混凝土等材料自身质感获得建筑艺术效果。针对不同朝向,建筑立面做不同的技术处理。东西侧增加实墙比例,避免东西晒;南侧增加遮光格栅,使进入室内的光线更加均匀。遮光玻璃格栅改善了室内光环境,同时获得了精致优雅的立面效果。形似一页页书简的玻璃格栅,也成为图书馆的标志性特征。

结构设计合理,性能良好。外围护体系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即是装饰面层也是围护墙体。地面装饰一体化线槽、可导水流暗埋线槽、超大玻璃平移门、大型GRPC挂板等技术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