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林波荣 | 城市消费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浏览数:41

城市消费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时间:2016-11-02 来源:能源世界

  日前,在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沃尔沃集团合作举办的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波荣老师发布主旨演讲:《城市消费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论坛,给大家汇报作为城市里面的交通和建筑这两大领域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实现节能减排和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

  大家非常清楚我国城镇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在我看来,这样一种挑战其实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将提供宝贵的经验。一方面,我们看到城镇领域用能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经济的增长,而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比如说2030碳排放的达峰,北京2020年左右碳排放的达峰等),这都对我们城镇化领域的建设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带来直接要求。此外,缓解雾也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任务。

  交通和建筑作为城镇用能里两个最重要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它区分成两方面来讨论用能特征: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领域。产品的生产领域,包括传统的产和二产,所消耗的能耗是为了生产出产品,它的节能途径就是提高它的效率。二是对于城镇领域里面的建筑和交通,可以称之为消费领域。因为它的用能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提高环境品质,跟GDP并没有直接关联,所提供的这种服务也具有不可转移性等特征。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个城市消费领域的能耗,也就是建筑和客运交通所占的能耗往往可以达到60%以上。上图给出一些OECD国家城市建筑和交通能耗所占的比例。同时我也给大家汇报一下去年北京市能耗的比例,建筑能耗占北京市能耗已经达到45%左右,如果考虑到交通,这个比例达到70%多。根据规划,北京市2020年的能耗里面,建筑必将超过一半,达到50%多。这方面重要的经验我们必须掌握。

  反过来说,影响我们城市的消费领域(也就是建筑和交通领域)能耗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对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它的发展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消费模式也是我们除了技术和能效提升之外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也得到OECD研究的支持),对于人均GDP相同的城市,它的规模、密度、形态、建筑和交通的模式以及我们的用能行为,是决定最终能耗高低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对这两个领域的节能,或者说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首先,要明确这两个领域的节能技术路线图。

  这是我们除了提升产品能效之外要额外关注的地方。为此,要设置专门的政策框架,包括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建立以实际的能耗和碳排放为导向的政策,实现用能的定额管理等。

  此外,我们还应合理的控制城镇化发展的规模、形态以及速度。对于有集中供热的地方,由于集中供热带来能耗和雾霾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深化其能源结构的改革,有工业余热的地方要推动工业余热的创新、利用,使之能够为我们建筑解决供暖等需求,并以此为导向来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技术。

  再者,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的生活模式,鼓励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技术。

  如何重视绿色建筑发展?中国政府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一些经验,包括2013年国务院1号文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及到2020年国务院节能减排方案都涉及到对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这样的经验也应该走出国门。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经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强制的新建筑基本要求,而且地方财政补贴机制已经先于中央到位。

  对于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红利目前已经逐步显现。比如,住房城乡建设部给出了发展绿色建筑中获得的数据:住区绿色率平均大于38%,平均节能率达58%等。这里我们也把绿色建筑实际能耗的情况和美国的一些绿色建筑做了对比,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能耗水平大概是国外绿色建筑能耗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于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这些经验非常有益。与普通建筑相比,从50年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的绿色住宅、绿色公共建筑与常规的建筑相比节约了大概20%-35%的碳排放,这是全生命周期50年里的数据。

  此外,正如BillLaw先生所说,我们要营造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里关键的就是,我们环境品质的提升也是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的实效。通过调研绿色发展过程当中的效果,可以发现,绿色建筑在空气品质、热环境方面比常规的建筑有着显著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未来应该鼓励和努力的方向。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速度比较快,从技术层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能耗还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我们这个线是我们国家能耗的要求。从北京、天津来看,完全可以把能耗进一步的降低,这意味着我们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节约更多的能耗和费用。这是我们希望进一步关注的。

  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批技术产品新兴市场的利好消息。什么技术真正有实效?我们缺乏技术适用后评估和量化评测。对于具体获得的室内环境品质方面,我们发现还有很大的潜力让我们继续的前进。我们应该逐步建立一种以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评价的策略,能够从全过程引导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绿色建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国门提供支撑。我们在给亚投行的大楼设计的建议中,也提出了一些类似的策略。

  机制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存在着偏高或者参差不齐的局面。据我了解的情况,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从3.6%9.3%不等,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或者开发商对此还有疑虑,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新的政策机制的设计进一步的消除。并且我个人认为,简单的依靠这种激励政策不可持续,每平米45-80元的补贴不可持续,必须要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结合7月份国家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构建一种新的、与绿色建筑发展对应的、体系化的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的探索。希望营造一种新的模式,能够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论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我们觉得应该针对其中的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用能特征开展新的政策设计和技术框架的设计,并进一步得到突破。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获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重视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为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走出国门做出更多的支撑和贡献。

  按节能途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能源消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领域能源消费,如企业炼钢、发电等;另一类是消费领域能源消费,如住房、交通等。城市消费领域能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居住能耗,二是工作场所建筑能耗,三是休闲能耗,四是交通能耗。消费领域能耗由生活方式决定。

  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约67%的能源是由城市消耗的;而到2030年,城市能耗将增至73%。发达国家消费领域能耗在最近的50年中持续增长,已成为能耗的主要部分。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约60%65%以上的能源消耗产生在日常生活和消费领域,而产品制造领域能耗仅在35%40%之间。但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及非洲国家,消费领域能耗不足40%65%以上能源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美国消费领域能源消耗增长亦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0%逐渐上涨至现在的60%以上。中国正沿着发达国家的轨迹发展。

  由于生产领域能源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巨大而且相对集中,节能减排潜力大,见效快,目前国家和地方在生产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上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此相反,消费领域相对分散,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较困难,成效也不如生产领域明显,因此,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没有受到真正重视,相对于生产环节而言,对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也不够具体。如果在抓生产领域节能减排的同时,忽视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放任消费领域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那么生产领域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效极可能被抵消或部分抵消。因此,一定要加强消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消费领域能耗主要集中在建筑能耗和交通能耗上。目前,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增长迅速,与工业耗能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