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建筑)浅谈

浏览数:13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建筑)浅谈


一、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技术是近年来国家提倡绿色建筑新理念下催生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按建造结构分为木结构、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三种类型,住宅中较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称PC建筑(Precast Concrete)。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建筑,其主要构件、部品等在工厂生产加工,通过运输工具运送到工地现场,并在工地现场拼装建造成完整的建筑,形象的说法就是“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

装配式建筑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上海市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将土地出让与装配式建筑进行捆绑,并且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和装配率,2016年7月出台的沪建建材[2016]601号文,要求上海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实施,上海已经自信满满地走在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前列。

内容

传统住宅生产方式

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

劳动生产率

现场作业,生产效率较低

住宅构件和部品工厂生产,现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资源与能源的消耗

耗地、耗水、耗能、耗材

循环经济特征明显(例如模板循环使用次数高、养护水循环使用),资源节约

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建筑扬尘和建筑噪音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工厂生产,大大减少噪声和扬尘、建筑垃圾回收率提高

施工人员

农民工流动性大、劳动时间长、福利待遇差、社会保障程度低,需要人数多(“民工荒”)

工厂生产和现场机械化安装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有利于整建制的劳务企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节省

建筑寿命

结构现场浇筑,质量相对较差,建筑寿命短

构件养护质量好,建筑寿命相应延长

质量与安全

现场施工限制了工程质量水平,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等增大安全事故隐患

工厂生产和机械化安装生产方式的变化,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安全隐患

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法国是工业化住宅体系发展比较早的国家,20世纪50~60年代是其工业化住宅的数量阶段,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体系。

香港的住宅产业化最早是由政府通过兴建公屋来推进的。在当时,提出在公屋中推行工厂化生产,是为了提高住宅产品的质量和建设速度。香港于1953年启动“公屋计划”;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公屋计划”采用预制建筑设计连同模块标准化设计;2002年,预制构件方量约占17%,2007年至今,绝大多数公屋及过半数私人发展商项目使用预制技术。

1963年法国PC住宅施工现场

日本某超高层PC住宅

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开始了住宅的PC化生产,由日本建设省、公团(公营公司)主导PC技术的研究,并在公租房等政府项目中强力实施。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政府引导贯穿始终,PC技术也从政府项目、公共住宅走向市场化的商品化住宅、医院商场、学校仓库等各类建筑,最终得到全面推广。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经验,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兴起中国第一次建筑工业化高潮,在构件工厂化预制、中小型建筑施工机械、预制装配式工业厂房、砌块建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70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已得到了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南斯拉夫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即IMS体系。我国借鉴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同时以民用住宅为主,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业化,走出了富有成效的一步,在标准化设计方法的改进、构配件生产能力的提高,大模板、框架轻板、装配式复合墙板等新型建筑体系和材料的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大型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生产、机械化施工、预应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房屋建造能力和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从总体说来,我国的预制混凝土技术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中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使人们对预制结构的应用更加保守,另一方面,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存在着跨度小、承载力低、延性差、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当时外墙的防水、防渗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当时的大板施工没有采用构造防水,而且使用的密封胶质量不过关,过了两、三年之后容易出现渗漏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造成其居住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较差,大板施工法逐渐退出了建筑市场,业内也停止了对预制技术的研究,预制装配技术不得不“被淘汰”。

但与此同时,PC技术在境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和台湾地区,PC建筑甚至表现出了较现浇结构更好的抗震性能。日本PC建筑最高已达58层,193.5m(前田公司2008年建成),台湾PC建筑已达38层,133.2m(台湾润泰蓝海住宅,2008年建成)。

在PC住宅的抗震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防水、防渗等主要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而且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PC住宅在质量方面较现浇结构更具优势,PC住宅已成为品质住宅的代名词。例如台北最高档的住宅-帝宝大厦,就采用了PC预制外墙板技术,如图所示。

  台北宏盛帝宝

三、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建造流程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建造流程主要包括:三维BIM设计→构件制作图设计→构件工厂化生产→车辆运输→现场吊装→固定就位→现场部分混凝土现浇。如下图所示:

转角飘窗三维构件图

转角飘窗三维配筋图

预制构件钢筋笼放置

预制构件收水抹面

构件现场堆放

预制构件吊装  

预制构件吊装

预制构件安装